当前位置:科技 > 创新 > 详情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支撑路径

2014-06-08 10:32:22   来源:纪录网   评论

进入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传统工业化道路累积的粗放生产、环境污染等诸多弊病日益显现,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给传统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再次热烈起来。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经济需要整体经济战略的转变,依靠服务业的增长取代工业增长,消费应在经济增长中取代出口和投资扮演更重要角色。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米兰布拉姆巴特提出,“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各国赖以从低收入国家成长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战略,无法支撑其向高收入行列攀升。世界银行相关报告则指出,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来看,东亚国家想要从中等收入水平继续前进,成功的战略转型标志是实现三个转变:首先是多样化趋势减缓,然后出现逆转;其次是投资的重要性下降,创新会越来越重要;第三,教育体系将从为工人提供技能培训转向使他们适应新技术,为今后能够生产新产品做好准备。

虽然学界对于“中等收入陷阱”并未达成共识,但我们可以将世界银行及相关学者的分析研究当作善意的忠告,透过特定阶段经济发展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实质,从而确保经济稳步、持续发展。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从阿根廷、墨西哥以及菲律宾等国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共性特征集中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回落、失业问题严重、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公共服务短缺、社会动荡等,国家发展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陷入泥潭。

事实上,任何国家都会经历或长或短的中等收入阶段,任何收入阶段都存在风险和挑战,解决不好,就可能导致经济长期低迷甚至倒退、社会矛盾累积等问题。“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因为一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而引发的,而是在这个阶段未能有效应对诸多经济政治社会问题,导致迟迟无法进入高收入阶段。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打“组合拳”,包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重视调节收入分配,化解社会矛盾;增加教育、社会保障等投入,确保平稳过渡;推进必要的体制变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学界在这些方面已经达成共识。

当然,很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其国民经济赖以存在的产业出现了问题,支撑国家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迈进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向高收入国家迈进过程中面临诸多综合因素制约。如果不对传统产业发展路径加以调整和改变,通过创新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就很难顺利进入高收入行列。

产业转型支撑跨越陷阱需要警惕什么?

1.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中面临的风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面临很多问题。在技术方面看,重技术、设备引进,轻自主创新。在市场环境方面,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难以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无法解决落后产能的退出问题。在认识上,有人认为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就是要抛弃原有产业基础,尽快迫使其向高端领域发展。这种忽视产业发展规律的做法,势必会对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危害。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面临的问题。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扶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发展困境,不仅失去经济发展新引擎,而且可能将传统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一是产业趋同,重复布局现象严重;二是缺乏核心技术,产业发展空心化危险加大;三是产业链条缺失,产业内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此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步骤上,有些地方图大图快,不顾自身特点,不顾产业发展规律,大干快上新兴产业项目。

3.其他外部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制约。从实体经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大量的资金及利润涌向金融、房地产以及资源性垄断行业,以工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导致融资十分困难。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一些地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人为造城,大量资源向房地产开发倾斜,却忽视了对相关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造成产城脱节。从工业产成品出口来看,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仅是传统工业品遭遇歧视待遇,我国大力发展的光伏、新型电子通讯设备等也遭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另外从全国范围来看,忽视需求的投资冲动引发了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内外有别的产品质量标准等导致国内市场需求不旺,部分国内消费需求转而走向国际市场。在传统投资惯性和地方政绩观的驱动下,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投资愿望仍十分强烈,产能过剩十分严重。这些对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产业转型升级怎样助力跨越陷阱?

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准确判断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产业发展趋势,找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制定合理发展战略,才能发挥产业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方面的支撑作用,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1.创新驱动,寻找新的增长点。无论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日本、韩国,还是迅速跃居高收入行列的美国,他们成功的秘诀都在于创新驱动战略。在专利申请量、高科技出口比率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我国和这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当前,我国大学科研缺乏创新的土壤和环境;高校科研人员的研究多停留在实验室里,很少有机会走进一线生产线和面对用户,缺乏独立的创新能力,跟随与模仿现象严重。只有加快科研、创新体制改革,使创新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真正动力,我国才能寻找到新的增长点,避免被锁定在低端环节。

2.以人为本,注重技能提升。经济增长初期,许多国家依靠成本优势,适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快速提升生产效率。但由于在科教方面投资不足,这些国家的技术能力往往无法得到提高,劳动者素质未能同步提升,从而陷入增长困境。从成功进入高收入阶段国家的经验来看,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在基础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积累,保持劳动力素质与机器化生产相匹配,是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途径。我国在产业转型升级中,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对劳动者的培养,确保就业人员素质、技能与产业升级同步提升。

3.绿色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我国传统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应当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对需求侧进行补贴激励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节能减排。大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快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建立完善的民主决策程序,加大信息公开,健全公众参与决策制度。加大对违法排污排放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惩处力度。

4.产城“融合”,合理控制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建设要与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相结合,要探索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良性机制。应针对本地区特色和环境容量,选择适合当地的产业;应尽量为产业规划相应的园区,鼓励集聚发展,便于节能与环保集中处理;应合理设计产业配套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保证便捷交通,严控污染和排放。

5.需求导向,建立通畅供需关系。当前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方面是由于周期性、结构性过剩、成长性过剩等因素叠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特殊的投融资体制和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导致优胜劣汰的机制尚无法充分发挥作用。面对这一问题,除了积极呼吁完善投资体制和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外,对于相关行业,还应以市场为导向,确保有效供给;对于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可能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确保政策的可预期性。(王致远 作者单位:赛迪智库) 

绘画

石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画家

石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画家

兰州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画家。太阳宝贝书画商城艺术总监,..[详细]

藏品展示

翡翠收藏鉴赏:缅甸冰种翡翠如意挂件(图)

翡翠收藏鉴赏:缅甸冰种翡翠如意挂件(图)

翡翠作为玉石之王,极高的美誉度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沉醉其中,如..[详细]